管理須知:企業創新不能一蹴而就
來源: 培訓雜志
發布時間: 2015年08月20日
點擊數: 3015
創新之于企業,不是某一個階段戰略的產物,而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。創新無關乎企業的規模大小和發展階段,但持續創新乏力的問題在大企業或者傳統企業中更為明顯,且過去創新越成功的企業,保持持續創新會越困難。究其原因,持續創新的最大障礙是慣性,依賴成功路徑的慣性思維和績效考核的現實魔咒,導致人們對未知充滿恐懼,不愿面對學習新知識的挑戰,最終缺乏主動創新的動力和勇氣。 所以,組織要給員工發揮創造力的時間和機會,不斷增長信心與勇氣,最終將創新固化到行為中,扎根于思維中。
為創新留出寬松的空間
讓與時代接軌的員工接管創新大旗,形成“鯰魚效應”。想要在傳統環境下實現創新模式的突破是非常困難的,最有效的方式是成立創新的獨立運營體,在這個運營體內,必須有完全與市場接軌的運作和評價體系。如果一個組織還在討論創新崗位如何與績效接軌,還很在意企業管理層的意見和評價,甚至刻意去討好管理層,那創新依然是換湯不換藥,難以形成真正的創新文化,也就不能取得實質性的創新成果。組織所組建的創新團隊,應是面向全體員工開放的,不唯職務唯未來,不唯指標唯市場,沒有績效考核的緊箍咒,有的則是容錯機制,讓員工感受到創新是自由、安全的。
為創新留出充足的時間
3M公司允許員工有15%的工作時間去做私事,并且在這15%的時間之內,凡有創新必有重獎。這種情況下,才產生了3M特有的創新模式和今天的業績。除了完成KPI(關鍵績效指標),組織需要給員工留出一定的創新時間,特別是創新板塊的員工。同時,創新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在不斷的實踐和試錯中逐漸產生,因此,從創意到創新所需要的時間往往是不確定的。
發揮領導力的驅動作用
任何文化的塑造都是由管理者發起,自上而下地宣貫,通過僵化、優化和固化,最終自下而上達成一致。在創新文化變革的關口,是考驗領導者關鍵決策的能力和勇氣的時刻,需要領導者推動變革的執行,確保文化的落地,而不僅僅是把它們掛在墻上,因為員工往往不是聽你說了什么,而是看你到底做了什么。
創新的過程是漫長而孤獨的,而且結果是不可預見的,這都需要組織為創新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,上下同心,前后一致。真正的創新文化,不僅有創新成功的鮮花,還有探索失敗的包容;不在于一時的成功,而在于讓創新成為組織和員工的一種習慣。